首页 > 文化产业 > 正文

贾天仓:“风火流星”舞绝活儿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4-10 11:36:13

  • 图为贾天仓在表演风火流星。资料图片
     

“绒绳一条4尺长,两头各系铁丝网;铁丝网中燃木炭,舞动绳儿随意转;人醉火中火映人,火在手中现缤纷……”——这段话描述的是晋源社火艺术中赫赫有名的 “风火流星”,而创作这首《风火流星之歌》的正是该项技艺的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贾天仓。
风火流星,俗称“火流星”,是一门融民间杂技与中华武术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它的创始人是山西形意拳名家、清末民初太原县人韩荣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火流星表演在晋源一带十分流行;七十年代后,由于多种原因,该项技艺的发展逐渐陷入停顿,最终沉寂下来并退出了每年的社火活动。近十年,政府出台文件开始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火流星终于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2006年晋阳风火流星成为我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贾天仓,太原市晋源街办东街村农民,现年58岁。贾天仓打小就对风火流星这项技艺十分感兴趣,17岁那年正式拜师学艺。经过多年的悉心专研与不懈磨练,他不但将传统的套路练得娴熟自如,还自创了诸如 “小媳妇搬磨”“嫦娥奔月”等许多高难度耍法,如今能表演100多个动作。4月2日,记者采访贾天仓时,看到他头上、背上有多个烧伤后留下的棕色斑点,那是他多年苦练留下的印记:“绳两边的铁丝网在火焰的炙烤下能达到1000摄氏度,而且在舞动的过程中如何躲避飞溅的火花也是有技巧的。”他两只手的食指上也都布满了细碎的裂纹,那是天长日久舞绳子磨出来的,有些绳子甚至都被磨烂了。“到冬天手指疼得更厉害。但不吃苦中苦,哪能练出好本事。绳子舞一圈是5米,这几十年,总长度少说也能绕地球10圈了。”
贾天仓自小喜欢乐器,擅长吹唢呐、笛子,并在村里以此为生。虽然练就了一身风火流星的好功夫,但以前表演的机会并不多,也就仅限于过年过节。生活虽然拮据,但他从没有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去从事别的营生,或像村里很多人一样外出打工。对他来说,风火流星已经是融入生命的一种爱好,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耍两小时,不练就难受,这辈子是离不了了。”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贾天仓携风火流星走进了上海世博会。世博会上,风火流星出尽了风头,每天四五场演出,场场爆满。“大概7分钟的表演,掌声就没断过。我们不仅为山西争了光,还让外国人见识了中国民间技艺的魅力。”贾天仓自豪地说。2012年6月,风火流星表演队受中日友好协会邀请赴日本演出,这项技艺第一次走出了国门。
风光背后,贾天仓却深感压力倍增。他现在最发愁的就是这一身本事无人继承,风火流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贾天仓说他收徒不要一分钱,自己还提供道具,就这也招不下人。“我也快60岁了,说不好听,要是哪天突然不在了,这技艺就真要带到黄土里了。”在东街村,会耍两下的人不少,不下三五十个,但精通的人没几个。“既做不了谋生的手段,又吃不了那份苦,真正想学的人太少了。原先也收过徒弟,但都没坚持下来。如果有人愿意学,我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活全部教出去,可千万别让咱这民间技艺消失了。”贾天仓无奈地说。

本报记者丁园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