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临县1月19日电(李梦文) 吕梁临县,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局限,多年来形成了一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发生率高的深度贫困村。如何让村中的老百姓走出穷山僻壤,过上幸福生活?该县城庄镇的答案是“挪穷窝、斩穷根”。
挪穷窝 旧地新居两重天
“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个贫困户这辈子还能住进这么亮堂宽敞的新房子。”1月19日,临县城庄镇周家沟的张福顺对“新时代 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的记者们乐呵呵的说道。
张福顺的新房位于城庄镇易地整村移民搬迁项目——五和居社区内,有一百平米,还带小院。屋内设施齐备,水、电、气已全部接通,随时可以“拎包入住”。
“为什么叫‘五和居’呢,是因为这个社区的居民都是从刘家村、杨家沟、李家焉、甘川沟、周家沟村这5个村整体搬迁过来的,共计162户,472口人,其中贫困户139户,387人。”城庄镇镇长李旭锋介绍说。
据介绍,该易地整村移民搬迁项目位于城庄村东,距镇政府2公里。工程占地139亩,建筑面积20770平方米,共规划建设了163个院落,477孔窑洞,分100㎡、75㎡、50㎡、25㎡的四种户型。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宴会厅、医疗室、便民服务中心、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健身场所等,并整体实行了硬化、美化、亮化工程,10米宽、2公里长的进村道路成林成景。
“过去‘吃水靠担挑、取暖靠烧柴、雨雪天被封脚’,现在你看看,翻天覆地呀。”村民老李头为一排排依山临水、背风向阳、错落有致、凸现晋西北风格的窑洞“点着赞”。
“整个项目于3月13日启动,7天征地238户133亩、迁坟64户144座。5月底主体工程完工,10月底配套设施完备,11月24日举行了盛大的分房大会。进展如此顺利,一要感谢党的政策好,二要感谢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三要感谢乡亲们的积极配合。”李旭锋感慨着。
斩穷根 产业发展助脱贫
挪穷窝,是在一方水土已经养不活一方人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如何才能实现斩穷根的目地,成为广大搬迁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为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我们积极探索‘易地搬迁+产业发展’脱贫路径,大力发展种养、林业、旅游、劳务四大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城庄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及早谋划。
说了算,定了干。在移民搬迁项目建设的同时,城庄镇配套建设的40亩恒温大棚也同步开工,引进栽培草莓、葡萄等,发展观光农业。引导贫困户加入周边村猪、鸡、牛、羊养殖和香菇栽培等合作社,使26户贫困户利用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通过“带资入社”模式,每户每年获得4000元保底收益;在生态造林增收方面,对5个搬出村耕地及旧宅基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栽植以核桃、杏树为主的经济林,通过政策性补贴、造林管护收入及林果直接收益,搬迁人口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在观光旅游增收方面,依托恒温大棚草莓、葡萄,南山新建的220亩连片梨园,东部曹家岭水库及原始森林、西部大渡山及紫金山等自然风光,引导鼓励搬迁户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增加旅游收入。
“我们对移民进行了护工护理、定向等培训,以提高技能和劳务增收能力。与当地企业签订用工协议,或通过劳务中介机构外出务工,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劳务收入,确保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李旭锋成竹在胸。
“我家4口人,只花了一万块钱,年后就要搬进来住了。居住环境变好了,收入也提高了,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张福顺期盼着。
住有居、富有业。据了解,截至目前山西省已拨付129.43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至县级共管账户,用于支持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五和居”社区正在完美的践行。
新闻热点
曝光台
|
|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