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让村民“唱主角” 让乡村更美好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25-10-17 08:22:45
   10月1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文明乡风建设以及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凯红介绍,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将于10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省延安市举办,这也是第一次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大会分为3大板块:一是主会场活动,同时围绕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深化农村移风易俗、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村字号”文化体育发展4个议题设置4个分会场。二是开展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三是举办一场“村BA”,展示“村字号”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成果。

   问题导向——搭建平台探讨路径办法
  近年来,各地各方面深化移风易俗,广大农民群众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广大农村地区的形与神、表与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在赓续农耕文明、加强农村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仍有不足;农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亟须满足。

  胡凯红表示,大会围绕“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主题,搭建文明乡风建设的社会参与、成果展示、交流学习平台,着眼推动解决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移风易俗关系千千万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心工程,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2019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就农村移风易俗工作作出部署。

  在谈及如何有效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时,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表示,农业农村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有效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强化政策谋划,健全部门间协同配合机制,聚焦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农村赌博等突出问题出台专项文件;开展专项治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等8个部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各省份也都结合实际发布了实施方案;深化惠民服务,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支持各地举办结婚颁证、集体婚礼等特色活动,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全国移风易俗曲艺展演等活动。

   突出“农”味——激发农民群众主体性
  文明乡风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农民群众要“唱主角”“当主演”。

  参会代表多数为农民群众。胡凯红介绍,大会邀请了县、乡、村基层党组织代表、农村青年人才、乡土文化能人等以及多位村支书。大会所展演的优秀节目也多由农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

  “村BA”在大会前一天举办。近年来,“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江文胜指出,这些活动以其独特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在润物无声中弘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各地把“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作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铺张浪费等理念融入村戏、村歌等活动中,编排相关题材的小品小戏。“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带动群众走下“酒桌”“牌桌”,走上舞台、看台。“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动员农民广泛参与,自导自演、自主管理、自我提升,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村庄的凝聚力。

  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说到底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为了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胡凯红介绍,下一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将重点在几个方面努力:

  开展暖心服务,发挥好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阵地作用,把文明乡风建设要求落实到为群众服务的方方面面,做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发挥榜样作用,让榜样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产生共鸣、形成共振,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凝聚工作合力,尤其要将农民群众的主体性激发出来、调动起来,从而有效地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
   凝聚共识——持续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推动、加以解决。

  胡凯红表示,当前文明乡风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聚焦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开展大众化、针对性强的理论宣讲;深化农村移风易俗,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舆论监督等举措,倡导勤劳致富、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理念;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要保护好农村地区的文物古迹、乡土建筑、传统村落、非遗民俗等文化遗产,建好乡村书院、文化礼堂等文化空间;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乡村机制,注意发现、培养本土的乡土文化人才;夯实物质基础,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同时要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工作体系,文明乡风建设不仅是农村的事,也需要全社会参与。

  移风易俗让乡村的红白喜事更加文明、节俭,群众心理和经济负担也大幅减轻。

  江文胜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细化倡导性标准,鼓励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基础上,对农村彩礼金额、礼金限额以及农村宴席可办理的类别、桌数、菜品费用等提出倡导性标准;做好惠民便民服务,鼓励各地制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简约时尚的新礼俗和“宴席菜单”,依托礼堂、食堂等乡村既有的综合性服务设施,为群众操办红白事提供惠民服务;规范婚丧喜庆市场管理,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明确婚丧用品和服务指导价目表,加强对传播大操大办等背离公序良俗的广告行为监管,严厉打击农村低俗表演活动等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方面作用,引导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记者 杨钰莹)
编辑:王秋英
责任编辑:张娜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监督热线:13671258927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