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保持自尊自爱,尤其是老年人更要始终保持自尊自爱。
所谓自尊,即自我肯定,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所谓自爱,就是向自己敞开胸怀,使自己能感受周围和自身的一切,同时给自己一个生活方向,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归总起来,自尊自爱,即首先自己爱自己,才会得到他人的爱护和尊重。老年人如何才能始终保持自尊自爱呢?
一是要破除“自以为是”的傲气,确立平常心。艺术大师徐悲鸿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话,道出了他深刻的人生哲理。傲骨是形容人高傲不屈,刚毅正直的形象,而傲气则是一种自高自大的作风习气和自尊心太强的表现。凡倡导正气的人,都是赞成傲骨,反对傲气的。有傲气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从而目中无人,听不进批评和忠告,辩不清真假和是非。这样的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怎能自尊自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怎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护呢?在我们的老年队伍中有一些人还是容易滋长傲气的。第一种是认为,人老了,自己经涉的事情多了,比年轻人“老练”;还认为“姜还是老的辣”,人老了就成“精”了。这种人,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年龄也成了骄傲的资本了。实际上,人老是自然规律,人人都要老的,决不能以“老”为荣耀,倚老卖老。年轻人和老年人各有其长处和局限性,都不要有傲气,不能鹅蛋看不起鸭蛋,黄豆看不起黑豆。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老”,要自尊自爱,不要把“老”摆在不恰当的位置。第二种是在职时当过官、掌过权的人,离退休后还没有转换位置,还没有适应离退休生活,不同程度表现有傲气。在一段时间内,这些同志有傲气,可以理解,但时间长了,这种傲气不除,是会影响自尊自爱的。实际上,这些同志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教导,把自己摆到“公仆”的位置,就很容易自尊自爱了。第三种是那些有过功劳和荣誉的少数同志,他们进入老年后,以“功劳”和“荣誉”自居、自傲,总觉得人们对他们应该更尊重一些。这些同志自尊自爱也是不够的。这些同志要明白,自己的功劳和荣誉,首先要归功于组织的培养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自己越谦虚、谨慎,越是对自己自尊和自爱,人们也越会尊重和爱护你。老年人破除了傲气,确立了平常心,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会获得更多的幸福。
作者积极参与太原市老年骑游协会的活动
二是要破除“万事不顺”的怨气,树立责任心。有的同志老了以后,怨气十足,对这个看不惯,比如,有的同志埋怨国家体制有弊端,导致腐败问题不断;埋怨国家发展不快,导致工资待遇低,影响生活水平;埋怨社会风气不好,社会治安不稳等,不但影响自己的情绪,也影响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我认为,老年人年老体弱,当紧需要的是老有所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个健康的身体,首先必须有好的心态,做到“耳顺”和“不逾矩”。孔子在《论语》中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话。说的是,人到了花甲之年,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的事;七十岁以后,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不逾越规矩。六十以后,我们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正视现实和改造客观的责任心,而不是不负责的埋怨。毛泽东在《赠柳亚子先生》的诗中有一句名联“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同志以老朋友的身份,针对柳亚子流露出来的牢骚情绪,勉励他把眼界放开一点,向远处、大处看,从革命的整体利益着眼思考问题。这首诗饱含着精辟而透彻的人生哲理。人在世上,从国家大事到家庭小事,所遇之事可能十有八九不如意。俗话“物不平则鸣”,适当的发点怨气,可以理解,但不要学习鲁迅先生笔下的“九斤老太”那种“一代不如一代”的牢骚和担忧,不要学习《列子》篇中的“杞人忧天”。我们老年人,面对挫折、苦难、不足、不利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豁达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态度;要以博大的胸怀、非凡的气度和主人公的责任心面对现实;要以积极热情和有建设性的措施扶正祛邪、改变现实。这才是老年人自尊自爱的正道。
作者与百岁老人刘江(中),九旬老人宋福才(左)在一起
三是要破除“老而无用”的泄气,增强自信心。部分人离退休后,没有了在职时候的那种风光,认为权力、权威和影响力都消失了,别人不再尊重自己而自卑起来。也有些老年人发现自己跟不上现代科技的进步,如汽车不会开,电脑玩不来,手机短讯不会发,摄象机照相机不会拍等,而产生“无用”感。还有的老年人,年老体弱,甚至疾病缠身,度日如年,产生“人老了就没意思了”的思想而自卑。更有的老年人,身体还可以,但过分怀旧,极度忧伤,尤其是个别丧偶老人,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思念,表现出悲观失望。这种“老而无用”的自卑感,抑制着老年人的自信心,导致老年人自我封闭、自我孤独、自我退缩、自我否定,精神抑郁,严重的甚至诱发老年人自残或轻生。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正因为这样,才更需要老年人增强自信心,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有了自信心,我们就能不断的超越自我,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
总之,老年人始终保持自尊自爱,就会更好地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憧憬每一天,使晚年过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