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资 > 正文

近期关于复合肥的一些事儿……

文章来源:山西农民报
字体:
发布时间:2015-09-03 17:07:29

  • 资料图片

     

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 复合肥喜忧参半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90号),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对纳税人销售和进口的化肥,统一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原有的增值税免税和先征后返政策相应停止执行。平静的化肥市场不再平静,这一重磅消息成为化肥行业内关注最多的话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化肥增值税恢复征收后,复合肥价格和行情会有什么变化呢?

对复合肥原料价格的影响

尿素 以山东及其周边为例,传统无烟煤工艺生产的尿素完全成本在1600元 (吨价,下同)左右,而当前实际出厂价低端已在1520元左右,低于一般成本线,所以这里不存在“增值”的问题。但是航天炉粉煤气化工艺生产的尿素完全成本在1350元左右,按照上面的假设计算,增值税约为10元,往下游转嫁的话,价格涨幅有限。据了解,尿素厂家可抵的增值税较多,所以增值税的恢复征收与否对于目前尿素市场来说,影响应不大。
磷肥 以湖北为例,55%粉状一铵一般出厂价为2100元,完全成本在1950元左右,需要交纳增值税约20元;64%二铵主流出厂价2700元左右,完全成本约2500元,应收增值税约26元。据部分二铵企业反映,若保持利润不变,预计磷铵价格应会涨50-100元,涨幅也不过百分之三左右,所以增值税恢复征收对磷铵价格影响也不大。
钾肥 成本增加最多、影响最大的就是钾肥,因缺乏进项抵扣,增值税将会大幅提高其成本,进而导致钾肥销售价格大幅上调,进口氯化钾每吨增加成本大约在258元,国产氯化钾每吨增加成本至少也要达到150-180元。

对复合肥生产成本的影响

近日,原料尿素和磷铵暂时都还处于弱势运行的状态,甚至价格仍在走低,即使复合肥增值税恢复征收,二者对其成本影响也不大,仅钾肥影响较大,所以经过粗略计算可以得出,若钾肥后期因增值税复征原因每吨成本上涨258元甚至更多的话,45%氯基和硫基通用复合肥成本每吨至少增加约64元。因此,9月1日后复合肥报价有着较大的可能会有所上涨,但是根据每个企业的自身情况不同,各自涨价的幅度应该也不一,大型企业原料多自产,生产成本较低、利润大,增值税收较多,而小型企业原料成本相对较高,利润少,增值税收相对较少,但差别应该不太大。也有部分企业因市场行情不乐观,或者下游接受程度有限等因素,表示担心会自身消化一部分增加的成本。所以,9月1日以后复合肥的报价上涨幅度或将主要视钾肥的价格走势而定,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家抵扣政策的制定及进出口方面的增值税是否有新的说法。

对复合肥行情的影响

经过8月初的秋季肥第一轮铺货可以看出,下游经销商打款和提货积极性并不佳,且今年农作物价格较低,农民种植小麦积极性欠佳,观望情绪较浓,9月上旬前仍有大量的市场需求空间。8月化肥增值税消息落实后,化肥行业各环节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影响,原料价格上调的话,必然导致复合肥生产商的生产成本有所增加,复合肥价格水涨船高或成必然,涨价的消息一经放出,这无疑会使目前秋季肥行情弱势的情况得以好转,下游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再次出现,同时近期第二轮秋季备肥需求再次释放,众多生产商所期盼的 “行情向好”会提前到来,而且生厂商为避免后期税收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出台一些提货补贴等优惠,来刺激下游积极提货,争取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复合肥产品和原料的库存,因此在9月上旬前,小麦肥销售高峰期会提前到来。但在9月上旬之前,下游小麦市场备肥需求基本会得以满足,9月中旬后市场需求仅存少量的补货空间,因此,化肥增值税恢复征收这一政策对目前秋季市场价格影响并不是很大,可能在秋季肥需求扫尾之际和冬储市场启动之时,会对复合肥整体价格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届时价格整体盘整会成为各企业的主旋律。
长远来说,化肥行业回归市场竞争是必然的,恢复征收增值税表明了政府简政放权,用市场之手调节行业发展的决心,这有利于化肥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秩序、优胜劣汰,使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控制,经营规模小、业绩差的落后产能将面临被淘汰的局面,经营规范、业绩良好的行业龙头在市场、资源的整合方面获得利好。虽然短期内利空较多,但长期来看,改革带来挑战的同时,机遇必然同在,在改革中把握机遇、创新优化才是发展的根本。

杨晓梅

复混肥不等同复合肥

近日,笔者下乡调查时,听到农民朋友们问复混肥就是复合肥吗?由于各种原因的误导,农民购肥时,普遍认为复混肥就是复合肥,其实不然。
常见的复合肥主要包括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硝酸钾、硝酸磷肥和磷酸二氢钾等。这些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需要的元素,养分含量高,多为颗粒状,一般吸湿小、不结块、物理性状好,可以改善某些单质肥料的不良性状,也便于贮存,特别利于机械化施肥。
而复混肥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通常是指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通过机械混匀加工或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制得磷铵,再将尿素、氯化钾掺和进去,制成的肥料养分不均,只能称为复混肥。这些复混肥料在生产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昂贵复杂的化学生产设备。
复混肥和复合肥两者执行标准不同。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定,生产复混肥执行的产品标准是代号编号为GB15063-1994《复混肥料》强制性国家标准。而生产复合肥执行的都是由生产企业起草完成后送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的企业标准。两者养分的含量及利用率不同。化学反应合成的复合肥养分一般固定,氮、磷、钾各为15%,释放均匀,利用率高。而物理混合的复混肥养分浓度低,总养分一般不超过30%,释放不均衡,效果较差。凡是标识标准为GB15063-1994且总养分不超过30%的就是复混肥。
复混肥和复合肥两者的监管形式不同。我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生产复混肥的企业实行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而复合肥生产无须此证。所以,在装复混肥的包装袋上印着 “复合肥”字样,这是以假乱真的违法行为。广大农民群众应当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木子

复合肥市场的“痛点”

目前,复合肥销售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即使是旺季销售市场也是静悄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复合肥市场竞争,已从前几年生产企业之间整合竞争,逐步深入到一二级经销商的竞争,以及终端市场的竞争。日前,笔者在调研走访时也发现了基层经销的很多问题。

问题一:行业告别暴利时代,经销商处于竞争整合期

经过市场走访,行业专家总结了复合肥经销商提及最多的三大问题。随着国家集约化农业的战略逐步深入,土地流转加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农业大发展的大潮下,复合肥行业前景非常被看好。同时,复合肥生产企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复合肥产业已进入品牌化时代,大企业大品牌的市场割据已经形成,复合肥前十家企业不是上市公司就是央企,有分析称,市场份额已占到20%。行业预测,复合肥生产企业的整合已进入后期,且近几年将迎来产业的飞跃期。
目前,复合肥已告别暴利时代,经销商处于激烈竞争的整合时期,大多在抱怨这个行业越来越难干。但更多分析认为,经销商群体正处于大的机遇窗口期,是少部分有思想、赶潮流经销商大发展的时期,是淘汰保守经销商的时期。诚然,当前经销商生意已不如以前好干,但优胜劣汰,更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从市场整体来看,复合肥经销,是为数不多的稳赚不赔的生意,即使操作不好,生产企业一般都有保底。因此经销商应勇于探索,争做佼佼者。

问题二:不下市场,不做服务,靠赊销维护客户

复合肥经销商,很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农资公司等农业服务部门出来闯市场的,不少是农资公司破产后的下岗职工。创业初期,夫妻二人起早贪黑,进村开展各种促销订肥活动。而今天,大家已成长起来,今非昔比,县级经销商资产成百万上千万,达到超小康水平。而现在这些经销商一般不愿意再受苦受累,不少人很长时间不下市场,下乡视察也多是蜻蜓点水。目前不少复合肥经销商仍是夫妻店,没有业务员,不下市场,不做服务,除了赊销,经销商存在价值遭到质疑。特别是今后“互联网+”在农业板块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结合,不远的将来,经销商可能面临真正失业。
因此,给客户创造价值,是生意成功的关键。一级经销商,应主动将目前靠赊销的销售模式,逐步过渡到给基层经销商、农民提供系统化的服务,才能跑赢市场,才不至于被市场大潮淘汰。

问题三:恶性竞争激烈,利润越来越薄

当前,复合肥售价越来越低。不过,这是非常正常的,任何行业发展都会经历这一阶段。分析认为,复合肥售价越来越低的原因,首先得看是不是所有复合肥品种都售价低。市场上缓释肥、脲甲醛复合肥、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售价,还是比较高的,利润空间依旧比较大。为何复合肥品种售价低呢?不难看出,被销售多年的普通复合肥品种,由于大企业与小企业的普通复合肥价格差距较大,目前农民已选择品牌来购买。但是,小厂生产的复合肥,没有品牌知名度,靠什么竞争?那只有靠低价格,甚至从产品含量上做手脚,因此导致硫基和氯基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15-15-15这类常规产品,价格竞争越来越厉害。比如,小企业氯基15-15-15的复合肥,吨价可低到1750元左右,大企业的则高出200-500元,但是市场上终端售价都比较低。
分析造成复合肥售价低的根本原因,是复合肥一、二级经销商都按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传统销售方法,销售传统复合肥品种,而对新型肥料品种缺乏兴趣。他们要么嫌操作费劲,特别是认为搞活动推广费时费力,要么是不会卖,不知怎么卖。这样,就形成经销商共同在普通复合肥品种上相互杀价,致使普通复合肥售价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当然,这也是农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飞之

责任编辑:闫锁桃

 

   

投稿邮箱:sxxnwbjb@163.com | 晋ICP备案号:14001399号-1  | 对外合作: 18034955333 | 新闻热线: 0351-2335039 | 监督举报:13546470349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